通化市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一、化工产业发展基础及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
我市化工产业主要是以生产煤化工、化肥与农药、化学医药、日用化学、工业气体、涂料等类别。产品主要有合成氨、尿素、杀铃脲、化妆品、白炭黑、蒽油、洗油、工业萘、乙炔气、糠醛、涂料、化学原料及中间体等产品。白碳黑是国内唯一定点生产国防用白碳黑企业,为国防化工和载人航天器配套工程做出较大贡献;化肥农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工业甲醇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性能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煤焦油深加工产品工业萘、蒽油、洗油,日用化妆品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逐步由初级产品向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发展。为了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于2020年启动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建设,为适应环保、安全要求,通化化工产业园要建设成为智慧园区,软硬件要符合省级认定条件,并通过省级认定。
2020年我市现有化工产业规上企业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另有危险化学品规上生产企业2户,监控化学品规上生产企业3户,其中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危化品生产企业,又是监控化学品生产企业。
重点企业有: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双龙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集安汉参益盛化妆品有限公司、通化金山化工有限公司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果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石化产业快速发展。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重点化肥企业,也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生产氮肥企业,目前已对全市化肥市场形成了区域性垄断;通化双龙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定点生产国防用白炭黑企业,曾为国防化工和载人航天器配套工程做出较大贡献;集安益盛汉参化妆品有限公司是根植于长白山独有的自然资源,专注于天然植物人参作为主要原料,研发和生产日用化妆品的新兴龙头企业;金山化工有限公司主要是生产煤化工产品,主要产品有中温沥青、蒽油、洗油、工业萘等产品,是我市重点化工企业。龙头企业在化工产业链中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争创名牌产品,扩大企业知名度。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2007年被中企标国际信用评估中心授予“AAA”级信得过企业,“二密河”牌尿素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通化双龙化工生产的白炭黑产品在国防化工和航天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工委的通令表彰。柳河金森碳纤维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作为化工新材料具有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特点。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灭幼脲和杀铃脲悬浮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点。通化克恩日化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大系列二十几品种的家具、个人清洁产品广泛受到市场好评。通化金山化工煤焦油深加工等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为我市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发挥资源优势,资源型化工得到充分发展。我市化工资源优势非常明显,煤化工企业主要依托通化钢铁公司的煤焦油,生产中温沥青、蒽油、洗油、工业萘等产品。利用煤矿资源生产的农药化肥、煤炭黑等产品。利用人参资源生产的日用化工产品,资源型产品比重逐年提高,而且资源型化工企业正在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三)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一体化、平台化、集聚化和高端化。一体化即沿着产业链方向的纵向扩张,平台化即基于优势的相关多元化,集聚化是分久必合的集中度提高,高端化是进入新的行业萌芽期。它们的共通之处,就是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其中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将是支撑全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行业总量将稳定增长;市场规模将发展扩大,大多数化工产品消费量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供应能力将优化提升,淘汰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拓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生物等高端市场,提高高端产品自给率和占有率。合理调控产业布局,资源丰富区域发展下游产业链,发展差异化产品和高端、环保类产业。
二、“十四五”时期化工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化工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大行动、百项工程活动方案”;坚持“由传统化工向化工新材料产业、粗放型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为导向: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规范发展;补链强链,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对外合作新平台;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动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建设。依照“横向扩面循环发展、纵向延伸绿色发展、带动化工产业集聚协同、创新驱动高端发展”的路径;通过补链、延链、强链的方式;实现“做强、扶优、推新”,将通化市打造成为吉林省具有特色的化学制药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化工产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煤化工,加快发展化学制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化工产业向精深化、高端化发展产业链条逐步延长,发展方式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规模实力方面。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增加2户,增长33%;工业总产值到2025年力争达到50.7亿元,年平均递增53%左右。
——质量效益方面。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在生产工艺方面,努力实现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在关键技术方面,以科技院校为支撑,提升关键技术掌控能力;在产品研发方面,向专精化工方向发展。
——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化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技术创新推动精细化工发展,精细化学品率有所提高。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引进技术团队和专业人才的资金投入,重点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力争在3%以上。
——产业结构方面。化工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三五”期间的2.2%力争提升到5%左右;化学制药和精细化工比重逐年提高,同时加快化工新材料研发力度,实现化工工业多元化发展。
——化工园区建设方面。2022年底前要完成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建设,并通过省级认定,按照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形成园区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增长极。
三、十四五”时期化工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重点推动强链、补链工作
依照通化市资源优势和我市化工行业发展现状,重点做好强链、补链工作,使之产业链更加稳定发展。
1.努力实现化工工业三个转变。实现从基础化工原料向高新化工产品转变;从初级化工产品制造向精细化工产品制造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保型转变。
2.延伸化工工业产业链。改变部分化工企业只提供化工原料低效益局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在向精细化工发展的同时,研发化工原料的下游高尖端产品,提高化工企业综合就竞争力。
3.扩展化工工业新领域。利用化工新材料(石墨烯、碳纤维、玄武岩、白炭黑)的优势,研发航空航天、汽车、医药、冶炼、军用等领域新产品,带动化工产业链在多领域快速发展。
4.加强品牌培育引领。重点培育“二密河”牌尿素、“雪珠”牌白炭黑、“奢莲”牌系列人参化妆品等品牌引领效应,带动其他化工产品争创名牌产品称号,全面提升我市化工工业影响力。
5.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树立经济要增量,项目是支撑理念。重点推进通化化工、金山化工等传统化工企业实施重大工艺改进,推动产业绿色环保转型发展;依托双龙精细化工生产基地,深度开发橡胶、塑料、食品、涂料、灭火剂等白炭黑下游产品,加快热硫化硅橡胶混炼胶新建项目达产达效进程;支持益盛化妆品、清水丽人、克恩日化等一批成长性较强的日化企业蓬勃发展,在品种创制、品质提升、品牌创建领域接轨国际领先水平。
(二)重点推动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建设
1.科学规划化工产业园。
通化市化工产业园位于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远景规划面积为13.4 平方公里。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 2020 年至2025 年,规划面积 7.07 平方公里,(现有通化市化工产业园认定面积);第二阶段2026年至2030年为远景规划,规划面积为6.33平方公里。按照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将通化市化工产业园高标准的建设成为智慧园区。
2.完善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打造智慧产业园,为实现风险管理更智能,企业服务更精准,专家机构服务更规范,应急管理更科学,先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特勤消防站、应急指挥中心、供水管廊、危险化学品停车场及专用车道等在科学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环保和安全要求,构建互联网、数字风险管控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使得化工园区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绿色以及智能,不仅要达到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而且能够真正提升园区风险评估和管控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3.促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
按照通化市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园区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医药化工作为大力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作为重点发展的关键配套产业,化工新材料作为积极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园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链式发展,把园区建成通化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医药化工围绕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以抗感染类、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类、防治糖尿病、抗肿瘤、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6大类药物作为发展的重点;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药用辅料、水处理剂等类别产品,满足通化市及周边区域食品加工、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培育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汽车轻量化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子产业集群,打造通化市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的新引擎。
4.加快项目引进入园。
依照《石油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化工企业入园准则,按照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国家鼓励类项目企业入驻园区,坚决杜绝淘汰类、限制类产品企业入园。重点推动80万吨/年新型碳材料及配套焦化项目入驻园区,以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做好与浙江对接的前提下,拓宽渠道,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化工项目。
四、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
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树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理念,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环保、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贯穿于每个生产环节,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化工园区,充分利用园区平台及设施优势开展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各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坚决杜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
1.环境保护管理
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加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依据化工产业政策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产品;加强生产技术和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企业对液体、废气、废水。废物处理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实施;对新建、扩建化工项目,要从源头抓起,项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政策及其他有关规定,
2.安全生产管理
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宣贯培训工作力度,要把重大危险源、输送管道、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宣贯和培训到各阶层,并切实得到认真执行;强化执法检查,严格对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的监督管理,特别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要加大检查频次,要跟踪隐患整改全过程。
五、十四五”时期化工产业发展主要举措
1.全面落实政策。落实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政策,加大对化工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利用省级专项引导资金、基金,加大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重点工作予以支持。
2.深化管理升级。坚持精细化管理,狠抓节本降耗,强化工效挂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坚持抓好平稳运行、生产优化、质量攻关和成本管控,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加强设备平稳率、自控率、联锁投用率控制,强化机组特护管理。通过自动控制程序严格计量,强化工艺设备管理,提升装置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生产质量。
3.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引进先进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实现能源使源头的“减量化”,加强工序能耗控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产量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
4.创新人才培养。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技工学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教合作,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推动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与新材料领域骨干企业协同育人,围绕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白炭黑等新材料发展需求,共同开发新材料产业应用的“新课程”,按照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5.加强环保、安全管理。加强危化品源头管理,强化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环保、安全监控,完善化工园区监控、消防、应急等系统平台,在化工企业推广HSE(健康、安全与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全面辨识工艺过程风险。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