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黎族自治县

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乐东黎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20215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产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乐东黎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乐东)的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工作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公共服务供给得到优化,充分满足群众对旅游文化的基本需求;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提升群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经济效益逐渐显现;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着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市场氛围。具体表现在:

一是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扎实推进提升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县民族文化体育广场智能体育公园、万冲镇卡法村等20个村分别安装一套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等项目。保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群众,已启动投资建设乐东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一项目和大安镇、志仲镇、黄流镇、利国镇、尖峰镇、千家镇、万冲镇、莺歌海镇共8个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成101个行政村(社区)文体活动室。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建设覆盖全县193个行政村、社区、居应急广播系统。文化下乡活动持续推进,“十三五”时期送影下乡累计9538场次,送戏下乡演出累计463场次,送书下乡为全县173个农家书屋配送农技图书累计41514本。丰富群众节庆文化供给,成功举办黄流民间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黎族“三月三”等节庆,围绕书法、足球、合唱、健身组织各项赛事活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第七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以节事节庆带动完善景点、道路、乐东中学体育馆抱班村乡村大舞台及村心公园以及景区及景点停车场、洗手间、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成40座旅游厕所建设;乐东县完成佳西村、红水村、卡法村、抱班村、西黎村、只朝村等6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六小工程、健身器材及旅游扶贫商品销售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还积极推动与乐东影视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福安集团、艾德公司等企业单位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红水村、排齐村、抱湾村、抱邱村、山道村等村庄后续建设工作;完成毛公山景区2A级景区创建工作,以及完成卡法村3椰级和抱班4椰级乡村旅游点的创建工作。

二是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积极推广弘扬非遗文化,开展黎族民歌、剪纸、黎锦展演活动,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举办面向基层群众的黎族民歌、美术创作、黎族剪纸、黎锦技艺培训班,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省内各项培训,并成功申报大安镇“2018-2020年度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根植乐东的历史文化土壤,打造精品佳作,成功创作了演出大型歌舞剧《抱班故事》、黎族原生态音乐情景剧《开春祭》、黎族特色广场舞作品《黎家新乐》;出版印制剪纸作品集《多彩乐东》、崖州民歌纪实《西游记民歌》、《水浒传崖州民歌》、《崖州民歌手抄集》、民间文化刊物《黄流乡土文化》、《黄流楹联》等作品,成功创作长30米的大型黎族传统剪纸作品《琼州大地处处春》,成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最大亮点。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稳健持续。“十三五”时期,我县旅游文化和广电行政机构实现整合,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政府效能稳步提升。着力推进“旅游+节庆”产业融合,第七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期间,全县宾馆酒店共接待过夜游客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25万元。围绕大安骑行活动策划打造“农业+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积极与海南文旅频道合作推广乐东的旅游、人文资源,制作乐东全县旅游资源的720°动态视频,设计印刷乐东新版旅游地图,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上进行旅游宣传。以“体育+旅游”为抓手,重点推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乐东杯2019年海南省业余乒乓球公开赛、海南亲水运动季尖峰岭天池热带雨林登山大会、乐东县迎国庆70周年“绿骑大安,美丽乡约”骑行活动、海南亲水运动季少数民族水上运动嘉年华,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乐东赛段)、海南省首届沙滩运动嘉年华、2019海南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暨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拉力赛锦标赛等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拉动地方经济。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举办乡村旅游论坛,为提促乡村休闲农业发展带动旅游扶贫建言献策;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圆满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

四是行业监管不断加强。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娱乐市场、出版物市场、网吧市场等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清除各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网络有害信息,优化整体文化环境;不断加强对旅游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力度,将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12345”监督举报热线服务作用,提升旅游文化市场便民服务质量;认真贯彻执行海南旅游文化执法法律法规,严格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配备行政执法移动终端设备,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推行移动执法,实现案卷电子化与执法信息的快速共享、传输和管理;加强旅游文化市场法制培训,组织全县相关经营单位业主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加强提升依法依规经营意识;稳步提升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组织发放面向全县群众消防安全生产宣传画、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性病防治知识、禁毒图片及警示标识。


二、“十三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上涨,我县在旅游文化供给上力度有限,文化产业发展后劲有待加强,旅游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提促经济发展效益不明显,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传统主流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等。面对挑战,我县需正视旅游文化与广电发展仍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发展后备资金明显不足,难以支撑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由于缺乏发展资金,文物保护工作较为滞后且开展困难,文化产业发展疲软且缺乏后劲,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且进度缓慢,相比于省内其他市县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引入社会资本力量激起发展活力。

二是产业发展结构发展不合理,缺乏审时度势的大局观。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明显不足,本地旅游企业规模小、管理粗放,加之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和一定的宣传推广,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广电产业发展仍局限于传统传播媒体,面对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迅猛发展,缺乏一定的审时度势的大局观,未能很好发挥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提促作用

三是行业监管力度不够,仍需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从旅游文化行业管理上看,监管力度不够、监管范围不到位、监管手段跟不上、监管能力不适应仍在较大程度上制约行业稳定发展,尤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未能得到较好的管理,存在损坏、挪用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服务群众。

四是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政府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限,缺乏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未能很好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重要引导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性人才和高水平文化人才严重短缺,干部队伍建设不足,经营业主缺乏专业的营销推广经验,未能很好适应发展需求,整体产业发展较为滞缓。

三、“十四五”产业发展时代机遇

一是新时代赋予发展新使命。十四五时期是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走好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子,牢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使命满足人民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以全方位推动乐东旅游文化体育事业全方位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全球疫情常态化带来新挑战。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尤其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颠覆性变化,疫情的不稳定性、反复性、长期性、艰难性对海南整体旅游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新挑战,紧紧把握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旅游发展新格局,为高质量高水平实现乐东旅游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打开新思路、新方向。

三是自贸港建设提供新机遇。“十四五”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海南丰富的自然旅游度假资源,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登岛旅游。“十三五”期间,乐东县旅游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乐东县年接待游客人次从201683.74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5.83万人次)增长至2019146.0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07.7万人次),年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0.37%,过夜游客年均增长24.48%;旅游总收入从20165.53亿元,增长至20198.58亿元,年均增长15.77%。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乐东县旅游接待和收入所回落,2020年共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07.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7亿元。东县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全省榜上有名,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发展政策红利,结合自身发展建设基础条件,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以旅游为导向,文化、广电、体育等产业建设一体化同步发展体系,充分统筹利用有限的资源及资金,集结投入各方建设力量,切实将旅游业作为乐东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路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上升,全社会物质条件日益丰厚,广大人民群众已然不仅仅是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文化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对美好生活需要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此同时,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追求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的满足也愈加强烈,将优质的历史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将其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牵手,是实现有效传承与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推手。社会公共精神文化需求势头强劲,需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支撑,文化体验由高端化走向大众化,并逐步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方向发展,而通过行之有效的现代化广电传媒体系面向人民群众推广,是实现乐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途径。

是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时期,加深产业融合发展已连续多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未来“十四五”期间,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广电、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会为文化产业新发展赋予更大的空间,是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历史必然与实现要求,也是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的二选择。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更加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乐东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且保存相对完整,将文化建设摆在“十四五”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广电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保护与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为乐东未来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 2035 年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聚焦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数字化建设等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点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好党领导一切的基本原则,坚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扣“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结合乐东发展建设实际,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契机,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干出实效,切实推动全县旅游文体广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更多“乐东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好“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性原则,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以建设自由贸易港为重要契机,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切实推动乐东县旅游文体广电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拓展提升农家书屋、送戏下乡、送影下乡等民生工程,以新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扶持发展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增强对基层群众民生生活相关书籍及影视作品的生产能力,以提升全域旅游为契机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创新引领跨越。自觉主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点以创新为引领,积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新形势,把握新闻宣传和事业产业发展新特征,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瞄准行业发展前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乐东旅游文体广电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乐东旅游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全方位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动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行政执政。强化法治思维增强执政本领 ,大力推进乐东旅游文体广电事业法治建设,进一步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乐东旅游文体广电事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期间,乐东将紧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乐东旅游业的优化升级,不断优化提升乐东的文化、体育、广电公共服务事业。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年接待游客约2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

(一)完善发展高品质旅游产业

加快实现乐东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尖峰岭等优质的旅游资源项目,打造一批符合国家4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推动龙腾湾创建旅游园区,充分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力量,创新打造符合乐东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提升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二)构建完善文化事业发展体系

加快完善乐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重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合一,保护好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遗产,采用以面向群众推广普及的方式,开展主题文化惠民活动,推进文化利民惠民工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乐东文化的认同感。

(三)提促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

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以地方民生生活及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更加丰富,及时跟进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传统广播电视事业产业转型,加强利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对乐东形象的宣传推广,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切实发挥广电事业重要推动作用。

(四)提升公共体育事业服务能力

完善提升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乐东县体育场、篮球场、游泳场以及足球、篮球、田径等设施,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育体系,大力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升群众对体育运动重视意识,加快民族性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五)谋划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构建完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围绕乐东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旅游产品,推进体育事业产业化,将体育产业融入旅游发展 中,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以现代新媒体为重要传播媒介推广乐东旅游文化形象,切实完善现代传播体系。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旅游方面

(一)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公共服务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旅游业稳步运行的重要支撑,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将为游客提供一个更为便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是实现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的关键所在。推动建立以旅游咨询、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惠民便民和旅游市场环境监管等为主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优化游客与城镇居民共享的城镇生活和旅游环境,提升乐东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为实现全域旅游标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高标准旅游核心吸引物

加快推进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结合全域旅游背景打造提升旅游核心吸引物,重点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有地域特色的、凸显独特资源优势的景区景点,进一步对景区景点进行升级,加快推动国家4A级(含)以上品牌景区、旅游园区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核心吸引物创建工作。乐东县全域旅游发展应充分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景区、毛公山红色旅游景区、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作为重点,打造一批国家4A级景区及旅游园区,进一步擦亮乐东县全域旅游品牌,提升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打造旅游产品及旅游业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消费者直接感受旅游的重要载体。围绕乐东文化旅游、城镇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滨海度假、黎苗风情体验、雨林康养度假等特色的旅游产品,布局发展文化旅游及城镇旅游,丰富海上旅游产品内容,重点发展以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打造系列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产品,丰富乐东全域旅游产品及旅游业态。

(四)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加快构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打造特色全域旅游门户网站,创建数字旅游系统,探索建立旅游数据中心,推动建立游客新型体验终端,完善各景区智慧化、个性化的导游导服务,以及流量预警监测和旅游交通信息精准服务,充分实现“一部手机畅游乐东”、“一张网络服务游客”的目标,重点提升智慧化旅游服务环境和产业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涉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以动车站、汽车站、高速服务站等重要交通节点,以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作为线下全域旅游服务入口,充分结合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促进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

*专栏 旅游方面重点建设项目

1.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推进全域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试点创建、实施多元化培训机制,优化旅游服务质量、突出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规范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打造特色全域旅游品牌,提升品质化服务,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2.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据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加快补充完善旅游景区优化提升方案,完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景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构建完整的内外部交通联动体系,配备齐全景区内旅游导系统,提升旅游安全、环境卫生、旅游购物、经营管理、接待能力等综合服务配套内容。

3.重点打造龙腾湾旅游园区:加快推进龙腾湾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引进主题乐园,建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完善龙腾湾区域内的旅游服务设施,抓好环境、抓好度假设施、抓好项目布局,创建打造龙腾湾滨海旅游园区。

4.加快推进建设龙潭河谷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建设龙潭河峡谷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集漂流运动、丛林溯溪、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等多种山地运动于一体的琼西南户外运动基地,并配套民俗体验、农业休闲、文化养生等功能,成为设施完善主题鲜明国家级景区。

5.打造建设乐东县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建设乐东县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基于平台打造开发适用于手机的APP以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应用的游客新型体验终端,实现各景区智慧化、个性化的导游导览服务,同时完善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及手机终端的流量预警监测和旅游交通信息实时播报等服务。

二、文化方面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及行业标准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乐东实际制定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一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动乐东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构建布局平衡、供给丰富、服务高效的“县--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社会各主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全社会主体共建共享的多元发展格局。

深入发掘乐东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鼓励本地艺术院团、民间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积极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在大型歌舞剧《抱班故事》和音乐情景剧《开春祭》等已有优秀文艺作品的基础上,打造一批高质量、富有乐东特色的文艺作品,种类涵盖书法、绘画、戏剧、舞台剧、实景演艺、歌曲、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二)打造公共文化智慧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建设乐东公共文化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官网、APP微信公众号,以及在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布局的可交互电子屏等方式,展示全县公共文化供给信息和公共文化活动预告,开通公众反映文化需求的有效渠道,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推出在线场地预订、购票、借阅归还、活动报名等功能,为公众获取文化资源提供方便。建设乐东公共文化在线点播平台,实现多终端、一体化、即时性、“点单式”提供文化服务,汇聚图书、论文、讲座、演出、展览等多种文化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资源数据库,打造网上阅览室、网上影院、演艺直播、“云讲堂”等便捷功能,将公共文化服务搬到“线上”,大幅减少公众取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成本。建设乐东公共文化线上管理平台,提升公共文化体系监管的便捷性、即时性、有效性,落实乐东文化馆藏资源数字化改造保护工作,了解公众文化诉求并针对性地优化文化供给,使用VR/AR技术创新优化文化资源的交互体验,打造一批新奇的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以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集约化、共享化发展彰显智慧乐东建设中的文旅担当

(三)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依托即将建成的县博物馆组建县博物馆文物管理队伍,摸底全县文物资源分布和保护情况,并及时组织修缮、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针对乐东县大安黎族剪纸、黄流花灯、黎族染织绣技艺、黎族制陶、黎族藤竹编技艺、崖州民歌、黎族民间故事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完善落实依托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等开展培训班、比赛、展演、宣传教育等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博物馆等载体的传播优势,扩大乐东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凝聚社会各主体的力量实现非遗文化的保留、传承和发扬。

(四)稳步推进文化利民惠民工程

积极配合县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网络体系建设和乐东社会文明大行动组织开展,将思想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渗透落实到农村基层,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为建设海南自贸港优化社会氛围贡献乐东力量。坚持推动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传习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面向公众开放。构建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准确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进一步优化落实“菜单式、订单式、流动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持续以节事节庆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精神生活,进一步扩大“三月三”、农民丰收节、黄流民间文化艺术节、“你读书,我买单”公益活动以及大小文艺巡演等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引进、开发新的节日和节事活动。整合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增强向农村和基层配送公共文化资源的力度,在“十四五”期间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上万场,并不断增加文化志愿者下乡开展广场舞教学等文化惠民活动的频次。

*专栏二 文化方面重点建设项目

1.推进乐东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一项目:结合乐东城市特色及文化发展需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面积90.79亩,总建筑面积36710.27平方米,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小型阅读场所,为市民群众提供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致力形成乐东县的重要地标和文化象征。

2.建设乐东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是智慧乐东建设的重要部分,包括乐东公共文化智慧服务平台、在线点播平台和线上管理平台。

3.打造乐东系列主题文化博物馆:依托大安剪纸、黎锦技艺、崖州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打造系列主题博物馆;鼓励企业打造毛公山红色革命文化博物馆、莺歌海盐文化博物馆等。合理选址,打造保护、展示重要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并对其进行旅游化开发

4.开展乐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程:规划开展大安黎族剪纸、黄流花灯、黎族染织绣技艺、黎族制陶、黎族藤竹编技艺、崖州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程,综合推进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依托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等开展培训班、比赛、展演、宣传教育等活动。

5.实施推进文艺进乡村进校园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开展优秀文艺巡演、歌舞剧、戏曲、电影“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精神生活。


三、广电方面

(一)提升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全局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着力做好重要主题宣传和重大突发事件报导,重点加强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全域旅游等重大战略方针的专题宣传,大幅提升报纸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占领、巩固新闻舆论思想文化宣传主阵地。注重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能力,以实事求是、务求实效为原则,以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公共治理能力的显著提高和群众关心问题的妥善处理为目标,探索打造乐东新闻舆论建设性监督栏目。

(二)推动广播影视数字化融合发展

大力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科技创新和战略转型,对传输速度、覆盖范围、统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乐东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对标海南自贸港、智慧海南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政策保障、规划架构、运营维护、创新应用等方面扎实推进乐东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和免费无线网络主要公共区域全覆盖,不断提高城乡光纤覆盖率和宽带传输速率。加速布局广电移动互联网业务,提升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的内容丰富性、互动性和用户体验;充分发挥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提升数字电视覆盖率,积极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图书馆等新兴业务;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平台、运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完善 “两微一端”广电传播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短视频、直播、H5等传播手段,推动建设乐东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新媒体”多元传播矩阵

(三)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

设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做好广播电视台软硬件建设工作,升级播出设备,从电视节目“采编制播”生产流程着手优化节目质量,构建节目质量考核体系,提升公益广告、文艺表演、影视剧等节目占比,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特色节目内容,增加播出时间,尽可能满足少数民族和农村基层群众广播影视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播出主体责任,加强线路、设施的技术维护工作,制定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和节目监听监看常态机制,切实保障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持续完善落实社区、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常态化机制,确保全县社区、农村放映电影场次数量不断提升,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专栏三 广电方面重点建设项目

1.打造乐东形象宣传系列影视节目:邀请专业公司策划打造一批乐东特色形象宣传片、影视剧、纪录片等影视节目,突出乐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实现对乐东总体形象的宣传。

2.推进乐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升工程: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依据,加强电视节目、栏目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系列,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

3.推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保证全县各社区和各行政村每个月至少放映电影1次。

4.构建乐东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矩阵:整合多平台资源,聚合传播渠道,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作用,促进乐东广播电视传播方式向新型“融媒体”方向转变。


四、体育方面

(一)完善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智能体育公园、龙栖湾国际滑翔伞滨海乐园等重大体育健身项目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均衡布局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服务,重点增强农村、社区基层的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按照“三室一场路径”标准完善城镇体育健身设施,按照“15分钟健身圈”建设要求合理布局城镇健身器材、游步道、体育场地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中国全民健身日和节假日为契机,动员人民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总结“广场舞下乡教学”先进经验并在全县推广,建立完善成熟的体育公共服务志愿者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建立乐东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实现健身器材和场馆查询、场地预订、赛事信息发布、体育志愿者招募、体育设施远程管理等功能,利用大数据通信技术提供更便捷、智慧、人性化的服务,助力体育场馆提高营收能力,构建乐东现代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引进、培养两大路径,建设一支乐东体育人才队伍,为乐东建设体育强县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优化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从业环境,出台针对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注册、晋升制度,提供更多的业务培训,激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培养各项目、各层次优秀教练员,着重打造业务培训、生涯发展体系。加强体育产业运营人才队伍和体育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成功组织海南亲水运动季、海南省首届沙滩运动嘉年华、海南省业余乒乓球公开赛等体育节事、赛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划打造乐东体育新的节事、赛事品牌,不断提升乐东体育产业的发展层次,提高乐东体育产业的影响力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

(三)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加速完善各社区、村的室外健身器材、体育活动室、健身俱乐部等设施,形成“专人负责、日常检修、及时更新”的健身场所和器材维护常态化机制,将县民族文化体育广场、公园打造成为游客、居民共享的游憩区域,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打好设施和场地基础。鼓励在已有的舞蹈协会、武术协会的基础上,新筹划成立一批县级体育协会,促进体育协会发展壮大。鼓励社区、村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本地小型赛事,推广广播操、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竹竿舞等健身形式,形成志愿者下乡、进社区提供教学服务的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推动公共运动场所、运动设施免费面向公众开放,积极组织各社区、村开展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增加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的频次,将全民健身理念渗透到基层,营造全县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社会氛围。

(四)推进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

促进体育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制定行业规范制度,支持体育健身行业企业扩大规模、树立品牌。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体育赛事,培育乐东体育赛事品牌。促进休闲体育项目发展,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景区支持开发温泉康养运动、雨林探险等产品,根据乐东资源实际发展水上运动、低空运动、山地运动,涵盖登山、徒步、骑行、潜水、赛艇、滑翔伞等项目。围绕龙沐湾、龙腾湾、龙栖湾等沿海区域,重点打造潜水、赛艇等运动基地,丰富体育训练基地设施供给,完善体育训练功能,强化体育训练设施保障。

促进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新奇性、趣味性的天然优势,将水上竹筏、竹竿舞、押加等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加以娱乐化、简单化改造,供游客体验,也可作为居民日常健身项目进行普及推广,通过水上运动嘉年华、沙滩运动嘉年华、亲水运动季等节事活动扩大知名度,推动民族体育项目和相关专业赛事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专栏四 体育方面重点建设项目

1.建设足球、篮球、田径、游泳及海上运动、低空运动训练基地:建立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竞训要求;建设赛艇培训基地、潜水运动基地、龙栖湾国际滑翔伞滨海乐园,作为乐东县“旅游+体育”亮点发展,打造乐东海上、低空极限运动体系。

2.优化提升主要区域体育健身配套设施:优化提升县民族文化体育广场、公园等处的游步道、体育健身等配套设施,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憩和健身条件。


五、产业融合创新方面

(一)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深入挖掘乐东文化内涵,从“旅游+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从“旅游+”历史文化、黎苗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海盐文化、渔村文化、体育文化等细分维度着手,谋划打造乐东主题文旅产品体系,培育一批优秀的文旅企业,打造一系列具有独特吸引力和地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全省开展旅游和文化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为契机,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成为旅游的资源基础和宣传载体,将游客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乐东文化资源的展示空间,促进乐东旅游和文化公共服务密切合作、深度融合。依托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设施,以“三月三”、黄流民间文化艺术节、毛公山旅游文化节等民俗节庆节事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掘乐东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制陶、大安黎族剪纸、黎族藤竹编技艺等非遗民俗的文化价值,开发乐东“民族传统文化+研学”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进一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利用乐东作为2022年海南黎苗“三月三”主会场的契机,提升乐东旅游知名度,促进乐东旅游产业发展和产值提升。推进辉煌一号和椰林阳光两个高端酒店项目建设,打造集商业、旅游、娱乐、配套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为“三月三”主会场活动举办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扶持“旅游+文创”发展,在“印象•乐东”文旅艺术小镇基础上再策划建立文创产业园或文创特色小镇。努力推动做好文化输出工作,充分利用乐东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匠心打造精品文艺演出剧目,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和活化。探索“文艺剧目进景区”的文旅融合新业态,在部分旅游景区试点驻场演出。


(二)重点推进乐东体育旅游高水准发展

紧紧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战略定位,对标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要求,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政策优势,充分发掘乐东特有生态人文资源基底,推动乐东体育旅游高标准发展。这是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乐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积极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支持,提高乐东体育旅游服务和管理运营水平。加大赛事体系培育力度,破除乐东体育赛事“小、散、弱”困局,利用山地资源特色培养登山大会、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竞速赛等赛事项目,围绕“三湾”开发赛艇、潜水、滑翔伞等赛事和表演项目,提高赛事组织运营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2个较大规模的国内知名赛事品牌。引进一批国内国际赛事活动在乐东布点,进一步丰富乐东体育旅游供给,提升乐东体育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所、赛事演艺的策划、开发、运营,加大引进、扶持乐东体育旅游企业的力度,按照承办国际赛事标准翻新场馆设施,做好体育旅游从业者、志愿者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乐东体育旅游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三)构建乐东旅游文化形象现代传播体系

依托乐东的现代化“全媒体”、“融媒体”资源平台,构建乐东文旅形象宣传矩阵,利用图文、电视节目、宣传片、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系统化地推介乐东旅游产品、旅游文化,不断深化乐东全域旅游创建宣传教育,为乐东旅游景区等涉旅企业提供推广自身产品的载体,推动乐东“旅游+广电”创新融合发展。制定乐东旅游整体营销策略,在线上充分利用自媒体、OTA和官方网站等传播渠道,在线下部署电视广告、节事造势、地区旅游营销合作、旅游推介会等营销方式,形成强大的营销合力,实现游客数量快速增长,让乐东文旅形象真正深入人心。

*专栏五 产业融合创新方面重点建设项目

1.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动椰林阳光和辉煌1项目建设,打造集零售商业、旅馆业、餐饮、娱乐、国际商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标志性商业中心,依托乐东城市化进程,完善生活及商业配套服务功能,推动乐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2.建设“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开发乐东历史文化、黎苗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海盐文化、渔村文化、体育文化等,推动抱由镇抱邱美丽乡村建设陶瓷文化游学基地建设,丰富陶艺文化的旅游体验形式。推动中扶首村燕溪堂“印象•乐东”文旅艺术小镇项目建设,深入打造乐东文化旅游特色项目。

3.打造体育+旅游影视+旅游等产品:推进龙栖湾国际滑翔伞滨海乐园项目,包含飞行营地、海滨浴场、沙滩娱乐区等,项目内容包括滑翔伞、蹦极、攀岩、WIBIT水上乐园等;推动海南科幻影视乐园项目建设,完善娱乐建筑,影棚建筑,酒店建筑,旅居康养建筑、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4.构建乐东文旅形象传播矩阵:依托乐东“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平台,打造乐东文旅形象传播矩阵,主要承担推介乐东旅游产品、乐东全域旅游创建宣传教育、旅游企业宣传等功能。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调、市场有序运作、社会积极参与的乐东县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工作推进体制,不断完善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牢固树立“文旅兴县,文体强县”意识,细分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量化指标纳入各部门和镇、村考核体系,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督查评估机制,保证各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完善政策配套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跟踪抓好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策的协调、引导作用。依托县级公共财政建立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旅游项目、设施建设和旅游宣传工作,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资金需求并向农村和基层合理倾斜。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文化、广电、体育产业,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能力,积极探索文化、广电、体育社会化运营模式。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旅游项目建设。

三、加大资金支持

乐东县财政结合财力情况,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初预算安排,重点用于全域旅游推进、扶持旅游规划、项目策划、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提升、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旅游资源保护、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等。

四、强化人才保障

以乐东县旅游、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和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远景目标,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接好“百万人才进海南”、“海南省人才团队建设”等政策,积极引进、培养优秀公共管理、企业运营、文艺工作者、媒体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等各类人才。推进人事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好优秀人才的个人生涯发展,为优秀人才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全县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五、健全监管 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贯彻落实依法行政要求,推动建设旅游、文化、广电、体育现代治理体系。坚持“文旅不分家”原则,适当扩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旅游巡回法庭等的职权范围,探索合并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机制,做好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工作,保护文化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常态化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守好“三条底线”,整治违规视听节目。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为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