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商贸流通体系建设2021-2025年发展规划
根据《河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2021年河南省流通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豫商办文〔2021〕14号),为深入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经济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固始县商贸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加快振兴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等重点任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商贸领域标准化战略,推进标准化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促进固始县商贸流通领域发展质量和水平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助力固始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固始县现代物流、农贸市场、特色商业街、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物资储备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完善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健全城乡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网络,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变,突出高端特色品牌流通业态,构筑体现固始特色、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流通产业体系,将固始县打造为融入武汉、合肥经济圈的特色商贸流通节点城市。
三、总体目标
力争2025年建成以凤凰新城区、商务中心区、中心老城区为辐射点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推进周边区域商业发展,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县城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的目标,培育农产品新型供应体系,同时建立以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现代农村商业体系,实现乡镇商贸中心辐射周边区域。
四、发展规划
(一)完善县城商业网络体系,加强农村市场供给能力
把县城作为统筹农村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和扶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下沉农村,加强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建设,夯实农村商业发展基础,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弥补市场缺位和薄弱环节,贴近村庄、服务农民,满足农村居民分层分类消费需求。
1、加强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县城商业网点和商业资源。统筹县城商业发展,强化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完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推动大别山农贸市场冷链物流园、电商产业园流通企业共建共享仓储等设备设施。完善城区踏月寺步行街、大别山农贸市场二期(在建)、温州商贸城等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信息平台和诚信经营等建设,提升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推进蓼北路与红苏路中段人防步行街建设,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老城区商业品质。鼓励县城国源购物中心、花花市街、西亚丽宝广场等现有商业网点改造升级,推进商旅文体业态集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让县域内城乡居民不出县,就能满足绝大部分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发改委)
二是加快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坚持“为民、便民、利民”宗旨,重点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便利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便民服务业,开展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完善相关服务业的经营行为。结合全县13个老旧社区改造,积极推进商业服务设施升级,对新社区在规划初期布局商贸设施,力求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丰富、服务便利。在居民密度高的区域,鼓励建设集菜市场、便利店、配送站、家政服务及再生资源回收点等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支持家政服务业信息平台搭建,建立家政服务区域呼叫中心。积极推进商业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社区商业新风貌。(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邮政公司)
2、推进城乡融合,打造乡镇商业综合体
鼓励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以乡镇集贸市场、中小型商超等为基础,建设改造一批服务人口不低于1万人、辐射半径5公里以内、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发展。加强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功能,改善乡镇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质量,优化生活服务业供给,使乡镇基本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米面粮油、家居百货、农资以及美容、美发、餐饮等生活消费需求,打造覆盖全镇、服务全民的综合商业中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发改委、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投资发展担保中心、邮政公司)
3、积极推进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升级
在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中心村(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重点发展一批直营连锁店,引导企业通过布局建设、租赁闲置农家宅院、改造传统商店等方式,就地招录员工,专人管理经营,实现信息共享。在人口较少的建制村、自然村(1000人以下),重点发展一批加盟便利店。坚持“店铺内外干净整洁、货物陈列井然有序、所有商品明码标价、诚信守法经营规范”等标准,向加盟商户提供统一的店铺招牌、陈列货柜、系统平台、数据分析、专业培训等赋能支持,优化农村传统小店经营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建设村级邮政综合服务站点并与加盟店合并经营,实现一店多能。(责任单位:县商务局、邮政公司、各乡镇办事处)
(二)促进农村电商物流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将农村电商、物流、交通运输与县城商业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补齐短板,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创新协同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对接。(责任单位:县商务局、邮政公司、各乡镇办事处)
1、推动农村电商快递物流网点共建共享。一是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乡镇物流快递服务站,发展村级物流快递服务点,依托电商平台、龙头企业,结合“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优化线路、资源配置,实现出入有货、流通便捷。二是落实物流促进措施。实现减租降费、绩效奖补等政策措施,有效降低通村物流成本,打通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使现代流通业真正惠商、惠民。(责任单位:县商务局、邮政公司、各乡镇办事处)
2、鼓励发展农村商贸物流。按照县城、重点乡镇两个梯次,构建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网络主体框架。鼓励三河尖、陈淋子等重点乡村建设边贸物流中心,整合物流服务站、冷链仓储、商贸配送等服务功能,做到设施完备,功能健全。(责任单位:县商务局、邮政公司、各乡镇办事处)
3、建设县域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现有快递资源,快递网点向乡村延伸;改造升级传统商业网点,使传统的县、乡、村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便捷;引导华联、西亚、国源等大型商业企业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利用企业现有仓储、配送、物流的资源优势,为33个乡镇和整个县域商业网点提供配送“一站式”服务;加快大别山冷链物流园、固始电商物流园的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建设,解决线上配送、线下难卖问题;充分发挥我县全国电商示范县优势,让优质产品走出深山,走进千家万户。(责任单位:县商务局、供销社、邮政公司)
(三)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县域商业助农增收
1、完善农产品的供应体系。继续推动农商互联工作,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鼓励固始鹅块、固始茶叶、固始柳编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引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形成协同高效、利益共享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产业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支持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便利店)、超市生鲜区等农产品零售市场实施环境改造,完善分区布局,进一步增强检验检测、冷藏保鲜、产品追溯等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局、林茶局、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各乡镇办事处)
2、推动农产品商贸流通领域转型升级。鼓励传统农产品企业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实体商业数字化改造,增强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的展销功能,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全渠道营销。针对农产品市场运行趋势和消费需求特点,依据大数据及时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和供给节奏,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精准安排生产经营,生产、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依托县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中心,开展新型商业带头人培育计划,加强与电商、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实习实训合作,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挖掘培育一批农村商业带头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林茶局、供销社、各乡镇办事处)
3、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结合县域旅游、文化、特色产业、展会等资源,举办对接会、洽谈会、展示会、采购会等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吸引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签订长期农产品采购协议,增强特色农副产品的持续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局、文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局、农业农村局、林茶局、供销社、各乡镇办事处)
4、积极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县域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依托我县在建大别山冷链物流园区或大型农贸市场、商超,建立我县以冷链仓储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抓手的集散运营中心,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商回归,逐步建设或改造一批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短板。鼓励物流企业提升“首末1公里”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终端冷藏能力,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依托数字城市建设,健全车辆温度自动监测、记录、控制和数据的传输系统,提升农产品冷链设施监管和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市场发展局、农业农村局、林茶局、供销社、各乡镇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