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近年来,连城县畜牧业稳步发展,总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根据闽农综〔2020〕78号文件精神和连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连城”战略任务与工作部署,为加速构建生态型畜牧业,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连城县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连城县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连城县位于东经116°31′,北纬73°42,地处龙岩市北部,全境多为低山丘陵盘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周边与长汀、上杭、永安和清流等县相邻。319、205国道线从境内通过,永武高速公路、龙长高速公路在此相交。
(二)地质:连城土壤大多为红壤、马胺土、冲积沙、稀土、膨润土和水稻土,为此水体和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磷、钾、钙、铜、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
(三)地貌:连城县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地势伸于东南,绌于西北,为低山丘陵地貌,境内万山层叠,丘陵起伏,大小溪间纵横交错,由中部和东部的大山岳向四周流出,构成放射状水系。
(四)气候: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日照充足、冬暖夏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基因库。境内各地年均气温13.8℃—19.5℃之间,县城为18.9℃;年平均雨量1734.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60.7小时,全县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梅雨期,其次为春季;年平均水汽压18.2百帕,相对湿度78%,年中各月相差不大,3-6月为80—82%,10—2月较小,变化在75—79%之间,全年无霜期通常为291天。
二、“十三五”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1.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我县引导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畜牧产业,控制生猪存栏总量,发展连城白鸭、连城黄兔特色产业,突出肉牛、肉羊等草食动物养殖,对全县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定列入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的生猪、鸭、肉牛、蛋鸡、肉鸡、肉羊等6个品种的规模养殖场363家。202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16.02万头、出栏29.88万头,分别比2015年末增长-20.5 %、-6 %;家禽出栏1405.96万只,比2015年末增长178 %(其中连城白鸭出栏445万只);牛出栏1.1万头,羊出栏2.12万头,肉兔出栏97.66万只,肉蛋奶总产量5.49万吨(肉类产量46431吨,禽蛋8458吨,奶177吨),比2015年末增长24.2 %。
2.连城白鸭产业持续发展。一是保种选育成效显著。连城白鸭原种场通过种群扩繁、提纯复壮、大群选育等举措,建立了40个保种家系和60个选育家系,常年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和群体选育工作,确保品种特征和遗传性能不退化,连城白鸭原种场500日龄产蛋量从2015年的275枚提高到278枚。二是特色养殖规模日益壮大。全县连城白鸭规模养殖场786家,已建成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16家,出栏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156户,注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公司42个。2020年全县出栏白鸭445万羽,产值5.4亿元,产业链产值15亿元。三是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可追溯。建立连城白鸭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为连城白鸭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四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连城白鸭主产区北团、文亨、隔川的养殖户相继成立了公司、合作社和协会,注册了“天水间”、“黑足鼎”、“冠泉”、“桐源山”、“御川”、“黑丫头”等连城白鸭商品商标。品牌效应也日益显现。五是龙头培育成效显著。建成连城白鸭屠宰项目1家,2020年福建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的连城白鸭屠宰加工厂,年可宰杀连城白鸭100万羽。连城白鸭深加工项目2家,福建鑫程食品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福建巧邦食品有限公司的蛋品加工项目计划于2021年开工建设,通过连城白鸭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连城白鸭附加值。连城白鸭产业发展趋势前景看好。
3.草食动物发展成为新亮点。在当前生猪养殖面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我县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核定生猪养殖户数,调控养殖总量,发展牛、羊、黄兔等节粮型、污染小的草食动物养殖业,规模养殖凸显。据初步统计,全县存栏肉牛30头以上规模的有20户、存栏山羊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8家、存栏肉兔500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70余家,其中连城县莒溪罗福强黄兔养殖家庭农场存栏母兔2000余只,年出栏肉兔50000余只;连城县盛丰种兔专业合作社存栏母兔800余只,年出栏商品兔20000余只。
4.标准化生产迈上新台阶。我县把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作为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实施生猪标准化工程。2014年连城更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建为国家级畜禽标养殖准化规模养殖场;2015年以来创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个:福建省原态农业有限公司、连城振鸿农牧有限公司、连城信达种猪发展有限公司、龙岩市连城县卓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城县盛丰种兔养殖合作社、连城县莒溪镇福强黄兔养殖家庭农场、连城县罗坊乡采花大道养蜂家庭农场、连城振鑫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连城县天华养殖专业合作社、连城县新泉魏国强家庭农场;2019年创建“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连城县莒溪福强黄兔养殖家庭农场、福建省创亿元农牧有限公司、连城县绿川白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三五”期间,创建无公害生猪认证企业24个。
5.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6-2017年,全县共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1605家,面积39.04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10.25万头,投入拆除奖补资金2825万元。县级投入改造补助资金1522余万元,对保留的254家生猪养殖场全面设施标准化改造,前端改造实施固液分离、雨污分流,改造漏缝地面,增设工程曝气处理或异位发酵床等设施设备,全面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通过农业、生态、财政等部门联合验收,移交生态环境部门纳入日常监管。重新调整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配合生态环境局修订完善《连城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6.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我县2018年启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8-2019年建立了5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2020年我县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预算投资73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3000万元,项目2020-2021年实施。2020年完成第1期25家规模养殖场、8家种植场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要求可养区保留的生猪养殖场通过实施干清粪工艺、建立储粪棚、储液池、生物曝氧池、安装抽浇灌设备、铺设浇灌管网或沟渠、建立吸纳地等全过程治理模式(要求每存栏1头猪配足储粪棚0.2立方米、沼气池0.4立方米、储液池0.72立方米、吸纳地0.33亩),从源头预防污染和削减排放量,促进生猪养殖废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三、“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重要指示。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新时代“三个连城”的战略,牢固树立“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企业化”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构建新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兴牧、质量富牧、品牌强牧。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进位。
(二)规划原则:一是坚持绿色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畜牧业资源充分利用、生态协调发展、。健全畜牧业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绿色优质品牌,走资源持续利用与产业协调融合的绿色安全畜牧业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畜牧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利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提高畜牧业科技装备,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科技含量。创新机制和业态模式,增强畜牧产业发展活力。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障碍,发展畜牧业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畜牧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四是坚持补齐短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标准体系、加工体系、物流体系、服务体系和品牌体系,提质量强品牌,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畜禽产业以生猪、连城白鸭、蛋鸡、牛羊、黄兔等为重点,发展生态适度规模养殖。规划到2025年,生猪养殖量稳定在存栏16万头,年出栏29万头以内;连城白鸭年出栏600万羽、肉兔年出栏规模200万只、肉牛出栏1.5万头、肉羊出栏2.5万头、蛋鸡存栏规模100万羽以上,全县畜牧业产值31.88亿元。
2、主要畜禽品种年度目标及规划
年份 | 生猪存栏(万头 | 生猪出栏(万头) | 牛出栏(万头) | 羊出栏(万头) | 家禽出栏(万只) | 白鸭出栏(万只) | 肉兔出栏(万只) | 专用蛋鸡(万羽) | 肉类产量(万吨) | 禽蛋产量(万吨) |
2020 | 16.02 | 29.88 | 1.12 | 2.12 | 1405 | 445 | 98 | 40 | 4.6 | 0.85 |
2021 | 16 | 29 | 1.15 | 2.15 | 1420 | 460 | 110 | 50 | 4.7 | 0.9 |
2022 | 16 | 29 | 1.2 | 2.2 | 1440 | 520 | 130 | 55 | 4.8 | 0.95 |
2023 | 16 | 29 | 1.3 | 2.3 | 1460 | 550 | 150 | 60 | 4.9 | 1.0 |
2024 | 16 | 29 | 1.4 | 2.4 | 1480 | 580 | 170 | 70 | 5.0 | 1.1 |
2025 | 16 | 29 | 1.5 | 2.5 | 1500 | 600 | 200 | 80 | 5.1 | 1.2 |
(四)工作思路
1.加快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建立完善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畜禽遗传改良推广、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管为基本框架的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组织实施生猪、肉鸡等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大保种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对原保种场和保种设施进行扩建和更新改造。
2.优化畜禽产业结构。一是控制生猪养殖总量。生猪养殖要走内涵式增长模式,依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区位条件,坚持“优化布局,堵疏结合,扶大限小”的原则,严把准入门槛。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家禽产业。重点扶持蛋鸡和优质特禽发展,完善放养鸡标准化养殖技术,加快家禽产业设施化进程。三是大力发展草牧业。以黄兔为重点,加快发展牛羊兔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3.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设施建设,提升设施化水平;推广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和低蛋白饲料配方等技术,加强生产全程监管,严格投入品使用,规范生产过程管理和养殖档案建立,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二是加强用地等政策支持。要按照农林牧结合、不破坏耕作层和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原则,拓展畜禽养殖空间,妥善解决畜禽规模养殖用地。
4.推进产业化发展。一是创新畜禽产业化组织经营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在项目资金、金融保险、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的新型经营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生产资料、安排劳动就业、给予贷款担保、吸纳农民以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和分红。二是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积极引导定点屠宰企业升级改造,扶持引导新建扩建规模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示范厂(场),逐步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畜产加工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产业化应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三是完善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畜产品运销体系,大力推进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等新业态发展,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
四、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连城白鸭产业
1.发展目标:规划至2025年,打造一条以文亨、隔川、北团等三个乡镇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县其他乡镇协同发展的连城白鸭产业链,年出栏连城白鸭600万羽以上,建成富硒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20个,建立大中型连城白鸭及蛋品加工企业3-5家,连城白鸭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
2.发展措施:
(1)建立健全连城白鸭品质保障体系。一是做好保种选育。“十四五”期间,依托连城白鸭原种场的平台优势,按照群体保护和家系选育标准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系统选育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连城白鸭基因提纯和复壮,保证连城白鸭品种质量。在连城白鸭原种场的基础上,拟选址新建连城白鸭原种场备份场1个,支持北团镇建立连城白鸭扩繁场,开展品种资源的提纯复壮工作,常态化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和群体选育工作。充分利用我县天然条件发展生态养殖,建立标准基地,带动规模发展。二是推行连城白鸭标准。按已颁布的连城白鸭系列标准,制定养殖、生产及加工规程,统一规范连城白鸭养殖加工行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养殖场(户)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做好防疫、用药、用料、生产及销售等记录;三是加快推进连城白鸭的立体生态养殖、疫病防控、药残和重金属检测等技术保障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连城白鸭养殖经营主体及时予以办理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四是建立大型白鸭屠宰场,加强连城白鸭加工的监管,符合生产条件的要鼓励扶持,及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保障连城白鸭品质。
(2)发展精深加工,拓宽消费市场。一是培育加工企业,延伸产业价值链。以连城白鸭产业园建设为引擎,加快培育连城白鸭及蛋品、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加工企业,逐步形成集繁育、养殖、屠宰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推进白鸭精深加工,生产多种形式的白鸭产品,充分发挥福建鑫程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巧邦食品有限公司的蛋品加工项目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探索连城白鸭精深加工开发。同时辐射带动饲料业、羽绒加工业、白鸭副产品加工业、包装业、仓储业、冷链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研发新产品,拓宽消费市场。加大对连城白鸭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加产品品种数量,延长产品保存期,并充分运用宣传广告、展示展销会及开设专卖店、体验店等举措将冷藏连城白鸭产品及即食产品(蛋品、白鸭汤、白鸭粥等)推向沿海大中城市等主流消费市场。
(3)加大科研合作,提升科技含量。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科技合作,联合攻关,研发新产品。重点对连城白鸭蛋无腥味、不腻口的特有口感进行科学分析,提供科学数据,以提高连城白鸭蛋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产学研合作,探索利用本地富硒农产品原料生产富硒饲料,富硒饲料配方成熟后将在全县推广,专门养殖富硒连城白鸭,从而提高连城白鸭的产品附加值;三是扶持连城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研发,完善白鸭旱养技术并大力推广,持续扩大产能,养出生态效益。
(4)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品牌效益。整合现有的农户、合作社、销售大户、连城白鸭产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完善连城白鸭可追溯管理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养殖业投入品的市场整顿力度,规范对投入品的使用。加强质量认证、标准认证和安全认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在北团镇、文亨镇、隔川乡、朋口镇重点开展白鸭标准化养殖示范镇建设,扩大连城白鸭养殖和加工规模,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并通过连城白鸭产业发展协会,加强连城白鸭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利用连城白鸭展示展销馆等形式加强连城白鸭品牌宣传,全面助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连城白鸭产业发展壮大。
(5)借助网络电商,扩展销售市场。积极迎合消费者绿色、营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借全县全力打造“客家硒都”的东风,发展安全天然的富硒连城白鸭产业,打好“全国唯一药用鸭”这张好牌,走高端消费与大众消费相结合的道路。市场定位向京、广、沪及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档小区、星级酒店、知名连锁超市、卖场等,打造高端消费市场。培育有信誉的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着力发展“互联网+连城白鸭”电子商务,整合现有的线上线下资源,改变连城白鸭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小、乱、散的现状,提升连城白鸭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消费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声誉。
(二)推进畜禽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一是限量发展。控制生猪养殖规模。继续稳定生猪生产,保大限小,优先扶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发展。优化我县生猪产业布局,制定连城县稳定生猪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产销机制,抓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生猪调运从运猪向运肉转变,确保市场供应;二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家禽产业和草牧业;坚持走品种优质化、养殖生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加工化和销售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引导、鼓励、扶持有条件、有场地、有草地、有技术的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的牛、羊、兔养殖。三是提高技术。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契机,配合培训机构开展连城白鸭等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加大“五新”技术引进,继续做好连城白鸭小水面养殖模式、水禽旱养等模式的引进推广,加强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三)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养殖
我县拥有草山面积11.8万亩,每年种植13万亩地瓜和2万亩红衣花生,县内可供人工种植牧草的弃耕地、田园十边地、果茶园面积约3.5万亩,据此测算,采用全饲料饲喂方式,全县天然牧草和地瓜藤蔓、花生秧等,加上种植牧草,可满足黄牛5.2万头标准黄牛单位(1头黄牛=1个牛单位、1头水牛=1.3个牛单位、1只山羊=0.2个牛单位、1只兔=0.025个牛单位)或26万头羊或208万只肉兔饲料粮。
1.合理规划区域布局。肉牛、肉羊养殖重点乡镇:莲峰、隔川、塘前、文亨、朋口、姑田、揭乐、北团、莒溪、曲溪、新泉、庙前、罗坊;肉兔养殖重点乡镇:莲峰镇、莒溪镇、庙前镇、北团镇、宣和乡、塘前乡。
2.建立领军养殖企业。分别扶持建立2家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和肉羊养殖示范场,培育规划新(改、扩)建年出栏2万只以上规模的肉兔养殖示范企业5家以上,培育规模肉兔养殖场100家以上,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
3.抓好品种改良工作。当前我县养殖品种基本以本地耕牛、水牛为主,养殖模式上还停留在原始的单一放牧生产上。牛、羊退化比较严重,个体小、生长慢,出肉率低,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培训冻配技术员。切实抓好牛羊的品种改良工作,推广牛冻精配种技术,适当引进外缘母牛给农户饲养,逐步改变牛群品种结构,提高养牛户的经济效益。二是做好山羊品改工作。应在保留本地母羊群的基础上,推广南江黄羊等适宜我县养殖的品种,引进波尔山羊等个体较大,长速快的品种与本母系杂交,使其后代具有架子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三是科学放牧饲养。采用“放牧为主,适当补料”的科学方法,合理掌握放牧时间,尽量增加牛羊的采量,再结合使用氨化饲料进行育肥,尽量利用自然牧草或人工牧草,适当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达到出栏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目的。
4.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培育有条件的养殖示范场,建立种苗供应基地。扎实抓好繁育体系建设,做好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适合本县养殖的品系,确保全县草食动物种苗供应。肉牛产业方面要突破基础母牛分散饲养、分散配种而造成受胎率不高环节;肉羊产业方面要突破良种公羊不足和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覆盖率低环节;肉兔产业方面需要突破良种兔供给能力不足,价格偏高影响到产业覆盖面的迅速扩大等环节。
5.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强同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养殖、销售、加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发展。完善购销体系,提高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严格按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杜绝违禁投入品使用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做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打造无公害产品品牌,增强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6.推广优良牧草种植。推行地瓜藤蔓、花生秧饲喂和秸秆氨化及青贮技术。充分利用当前农村大量的荒废农田、冬闲地种植闽引象草、四倍体黑麦草、巨菌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等,为草食动物提供更充足的饲草来源。利用我县地瓜藤蔓和草山资源丰富的优势,试验推广地瓜藤蔓、地瓜皮、地瓜下脚料喂食草食动物技术,推广秸秆氨化及饲料青贮,微贮技术,为过冬牛、羊提供充裕的饲料,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消化率和蛋白质含量,使牛羊吃得饱,易消化,长膘快,尽量缩短牛养的育肥期,提高出栏率。
(四)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和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农牧循环、就地消纳、综合利用的要求,全面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是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以2020-2021年建立42家规模畜禽养殖场、10家种植园、1家沼液处理中心、2家有机肥厂等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基础,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肥料化和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推进生猪清洁养殖、生态养殖,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配建处理设施,结合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推广经济适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二是对核定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全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未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的养殖场,完善干清粪工艺、建立储粪棚、储液池、安装抽浇灌设备、铺设浇灌管网或沟渠,建立果树、蔬菜、茶园、毛竹及其他农作物等消纳地,并对畜禽沼液进行深度处理,以测土配方等方式,生产标准液态肥施用消纳地,对畜禽养殖场沼液全面利用,促进生猪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三是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智能管理平台。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种植示范基地、粪污处理中心、专用运输车规范配备视频监控设施,对粪污收集、处理、利用实时预警管理。到2025年,实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五、组织保障及政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强化技术创新。转变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探索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新形式。一是要将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二是要着力扶持规模养殖户、科技示范户上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网络。高标准规划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白鸭场、种兔场、种猪场、标准化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搞好项目工程建设。三要坚持“立足服务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服务”原则,积极创办畜牧科技示范场和养殖实体。把新品种、新技术、优质种苗生产、科技培训结合起来,利用人才、技术、场地、信息等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四要采取横向联系,扩大信息渠道,走市场化道路。加强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与县农产品交流中心、县供销网络、旅游行业合作,建立起产品营销平台。
(二)突出招商,解决加工瓶颈。积极引进加工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竞争能力。按照“生产发展,效益兼顾、产品升值”的要求,根据发展的规模和基础,建立连城白鸭、黄兔等产品深加工基地,开发出常温保存产品和保健型适宜大众化市场消费功能产品,解决连城白鸭、肉兔活体运送、食用不便等加工瓶颈问题,促进“产—加(供)—销”一体化,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三)鼓励扶持,建立健全机制。把连城白鸭、福建黄兔、肉羊养殖列入我县“十四五”主导特色发展产业,推荐规模示范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健康养殖等项目。制定扶持连城白鸭、福建黄兔等特色重点产业发展的财政、用地政策,每年安排一定专项经费扶持主导特色规模养殖企业。给予规模养殖户贷款贴息扶持。
(四)强化保障,构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网络,减少疫病发生和流行,提高养殖成活率。重点开展重大疑难动物疫病防治,产仔母畜护理、秸秆氨化育肥牛羊等技术试验,摸索出一套适宜我县推广的科学养殖技术。加强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禁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行为,定期抽取样品检查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附件:连城县“十四五”畜牧业重大项目储备表
附件:
连城县“十四五”畜牧业重大项目储备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址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 (万元) |
1
| 连城白鸭深加工制品生产项目 | 食品加工园区 | 1、食品加工厂建设。包括肉食生产线、蛋类生产线、药膳食品、功能食品生产线建设,占地200亩。第一期,生产100吨专用肉类熟食生产线一条,蛋类生产线一条。第二期,增加药膳食品及功能食品生产线。2、饲料厂建设,占地100亩。第一期,生产10吨专用配合饲料生产线一条;第二期,增加两条10吨生产线。3、有机菌肥厂建设。15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6万吨。六套设备,处理肉鸭粪每年产粪5万吨,蛋鸭每年产粪1.5万吨。4、羽绒加工厂建设。有机菌肥年总产量达到9万吨,占地150亩。 | 24000 |
2 | 连城白鸭产业发展项目 | 北团、文亨、隔川、塘前等乡镇 | 1.连城白鸭原种场备份场建设;2.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3.白鸭屠宰生产线建设;4.白鸭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建设;5.白鸭产品深加工;6.白鸭美食、体验、购物一条街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约595亩,建筑面积为234008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突破20个,年出栏白鸭500万羽以上。) | 80000 |
3 | 年产30万羽连城白鸭肉鸭标准旱养项目 | 北团镇 | 鸭舍2栋,计3000平方米,管理房300平方米,大牧人肉鸭养殖设备2套,养殖肉鸭10万羽,连城白鸭30万羽,年出栏30万羽。 | 6000 |
4 | 肉牛标准化养殖项目 | 朋口、庙前、新泉等乡镇 | 1、建存栏500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一座(含牛舍、运动场、配种室);2、饲料配套设施(含青料库、干料库、青贮池、饲料加工车间、车辆等)建设;3、治疗隔离室(含治疗室、病舍隔离舍等)建设;4、粪污处理设备(含有机肥加工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5、其他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等建设。(建设面积50亩) | 1000 |
5 | 福建省创亿元农牧有限公司蛋鸡养殖、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蔬菜种植项目 | 曲溪乡曲溪村 | 建年存栏90万羽蛋鸡、30万羽育雏标准化智能养殖场、日处理鸡粪100吨有机肥生产智能生产线四条、300亩智能蔬菜大棚。投产后,年产鸡蛋30960万枚(19350吨)、年产鸡粪有机肥30000吨,有机蔬菜2400吨。 | 15000 |
6 | 福建黄兔产业发展项目 | 莒溪、莲峰、宣和等乡镇 | 1、黄兔良种繁育场建设;2、黄兔标准化养殖场建设;3、黄兔屠宰生产线建设;4、黄兔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建设;5、黄兔产品深加工;6、黄兔美食、体验、购物一条街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约355亩,建筑面积为200140平方米。规模标准化养殖场20个,年出栏120万只以上。) | 30000 |
7 | 连城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 全县畜禽养殖重点乡镇 | 1、养殖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42家;2、沼液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10家;3.沼液第三方处理中心;4.有机肥加工生产线。 | 7330 |
8 | 连城县猪肉产品冷链配送项目 | 莲峰镇或林坊镇 | 1.标准化养殖场建设;2.屠宰场建设;3.屠宰生产线建设;4.猪肉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约295亩,建筑面积为160420平方米。建生猪屠宰场一座,屠宰生产线一条,猪肉冷藏保鲜冷链物流中心。) | 4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