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

为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增强人民健康,根据《都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推进“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卫生相关政策和安排卫生事业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十二五”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始终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回顾“十二五”期间,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卫生固定资产总值稳步增长,卫生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办医条件持续改善,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已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同时,全县卫生事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卫生人才紧缺。编制内人员少,全县仅有编制数1482个,医护人员配备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2%,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大量聘用临时人员的办法缓解需求矛盾;人才招聘难,部分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多数乡镇卫生院无法开展小型外科手术;留住人才难,县乡两级医院成了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执业环境差,工作人员极不稳定,流动性太大。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弱化。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都是村委会提供的闲置、废弃用房,房屋破旧,条件简陋,村卫生室建设不达标;乡村医生配置不均,全县共有乡村医生1006人,其中注册乡村医生744人,虽然县卫生局建立了乡村医生统一调配机制,但因人员协作、群众基础等原因,导致村医配备很不均衡;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60周岁以上的有254人,达到村医总数的25%,乡村医生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乡村医生队伍总体减员趋势不可避免;乡村医生待遇较低,队伍管理难度大,乡村医生面临“三无”困境,无人员编制、无财政人头经费投入、无养老保障,基于此,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乡村医生管理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断弱化。

——医疗执业环境不优。目前我县的医疗执业环境依然堪忧,医师成了高危职业,他们的医疗救治行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患者对医务人员期望值过高,同时又对医务人员极度不信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患纠纷频繁发生,经常危及正常的医疗秩序。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虽然公安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少能有效地制止“医闹”事件。

第二章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统领各项卫生工作,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以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强化监督管理,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农村,加大对乡镇和村级卫生服务能力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统筹兼顾。坚持城乡统筹、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统筹、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统筹,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基本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它形式的医疗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药品生产管理,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行为。

——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运转。

专栏1:都昌县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类别

指  标

2020年

主要指标

健康状况

人均期望寿命(岁)

77

婴儿死亡率(‰)

≤9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2

产妇死亡率(/10万)

≤18

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10万)

≤180

工作指标

 

 

 

疾病

预防

控制

公共

卫生

服务

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

100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98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5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

>70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70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

>70

结核病患者管理率(%)

>95

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率(%)

>60

爱国卫生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85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100

妇幼卫生

儿童系统管理率(%)

≥90

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

≥99

产妇系统管理率(%)

≥90

卫生监督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率人口数占人口总数(%)

80-90

城市较大规模集中式供水现场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

≥95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率(%)

>70

医疗保障

新农合参合率(%)

≥98

新农合每人每年政府补助标准(元)

≥500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75

卫生资源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张)

5.94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9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6.06

卫生投入

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30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元)

≥40

 

 

第三章 主要任务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卫生发展方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发展方式从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发展为主,健康服务策略从以治疗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程管理转变,卫生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转变。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实现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类仪器设备配置率、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分别达到90%,三级实验室100%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防保所达到等级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率达到100%。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强化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指导。开展重点疾病监测和健康因素监测,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管理。

——建设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提高监督能力。支持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建设,配备基本执法设备,卫生监督机构达到建设标准。卫生监督协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5%以上。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初步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完善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

——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加强乡村重性精神病防治网底建设,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加强县医院西区分院精神专科建设,增强精神卫生防治能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创建全省精神卫生示范县。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支持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设备购置。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把县妇幼保健院建成全县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和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妇幼保健组,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村医或保健员负责妇幼保健工作。

——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完善以县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体系,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所设置健康教育室并配备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

专栏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辅助设施。建设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网络报告系统。开展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及健康危害因素的行动计划。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配备基本执法设备,卫生监督机构达到建设标准。

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和监管体系。

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加强乡村两级精神病防治网底建设,加强县医院西区分院精神专科建设,增强精神卫生防治能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创建全省精神卫生示范县。

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加强县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实现县妇幼保健院具备妇幼保健、生殖保健的工作目标。

血吸虫病防治体系建设:完成血吸虫病标准化诊断实验室和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监测体系。

 

二、健全卫生应急体系

——加快卫生应急管理与指挥决策信息系统建设。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硬件基础设施建成率达到8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100%。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和利用卫生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隐患数据库、编制主要传染病疫情风险分布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能力。

——组建和完善由卫生应急管理、各类专业技术和应急保障人员构成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组建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医疗卫生救援、健康教育与心理防护等一支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

——加强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示范县建设。完成卫生应急示范县建设,启动卫生应急示范乡镇建设。

——依托县级医院,整合全县院前急救网络,设立县级公立医院、蔡岭镇、三汊港镇等急救站点,完善全县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专栏3: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成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农村居民急救需求。

三、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县人民医院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在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支持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加强其内涵建设,打造成全县医疗中心,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群众不出县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适度扩大县人民医院办医规模,到2020年规划床位数达到1450张,争取早日通过三级乙等评审。采取使用权出让、租赁或合作的形式,启动县人民医院西区分院运行。

——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使乡镇卫生院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的卫生室。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使农民群众能就近方便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乡镇卫生院职工提供周转宿舍,适当提高基层医护人员薪酬,千方百计把卫生人才留在基层。

——进一步加强专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继续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疗救治能力,新建妇保、儿保大楼尽快投入使用,加快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加强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治能力,优质完成全县晚血病人的医疗救治任务。加强县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病医疗救治能力,继续保持在全省县级皮防所的优势及领先地位。加强县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医疗救治能力,全面完成各类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管理任务。

——积极引导多元化办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到2020年,在原有博爱医院、协和医院基础上,新建同康中医院、圣爱中西医医结合医院、红十字医院、传染病医院、口腔医院、精神病医院等私立医疗机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非公立医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承担政府指定任务。开展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服务”活动。落实国家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政策,壮大医疗资源总量,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

——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促进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医院通过管理指导、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乡镇卫生管理服务持续发展。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继续实施县城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县城医院与乡镇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专栏4: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统计表(2015-2020年)

机 构 类 别

基 线 情

划 目 标

数量

床位

等级

数量

床位

等级

三级医院:

人民医院(含西医分院)

1

680

二级综合

1

1450

三级综合

中医院

1

400

三级中医

1

800

三级中医

二级医院:

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

1

130

二级专科

1

400

二级专科

综合医院

0

0

1

300

二级综合

红十字医院

0

0

1

200

二级综合

一级医院:

博爱医院

1

60

一级综合

1

100

一级综合

协和医院

1

60

一级综合

1

100

一级综合

同康中医院

0

0

1

100

一级

圣爱中西医结合医院

0

0

1

99

一级

工业园区职工医院

0

0

1

50

一级

中心卫生院

9

358

一级

9

750

一级

乡镇卫生院

15

262

一级

15

450

一级

专科医院:

传染病医院

0

0

1

150

二级专科

口腔医院

0

0

1

30

二级专科

精神病医院

0

0

1

69

一级专科

专科防治机构:

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1

100

1

100

县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病医院)

1

60

1

60

县结核病防治所

1

0

1

0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0

1

0

院前急救机构:

县急救中心

0

0

1

0

急救站

0

0

7

0

门诊部:

2

0

8

0

医务室:

5

0

12

0

卫生室:

316

0

336

0

诊所:

10

0

40

0

合    计

366

2110

445

5208

专栏5: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规划投资

统计表(2016-2020年)

医疗用房



机构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面积

预计投资总额

溪乡卫生院

溪乡卫生院整体搬迁

新建

3000平方米

600万

徐埠镇卫生院

徐埠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

新建

4500平方米

900万

三汊港镇卫生院

三汊港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

新建

6000平方米

1200万

北山乡卫生院

北山乡卫生院整体搬迁

新建

4000平方米

800万

西源乡卫生院

西源乡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山乡卫生院

山乡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春桥乡卫生院

春桥乡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大港镇卫生院

大港镇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南峰镇卫生院

南峰镇中心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和合乡卫生院

和合乡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都昌镇卫生院

都昌镇卫生院医技楼

新建

1200平方米

180万


职工周转房



机构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面积

预计投资总额

春桥乡卫生院

春桥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三汊港镇卫生院

三汊港镇中心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鸣山乡卫生院

鸣山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左里镇卫生院

左里镇中心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和合乡卫生院

和合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大沙镇卫生院

大沙镇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西源乡卫生院

西源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苏山乡卫生院

苏山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多宝乡卫生院

多宝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汪墩乡卫生院

汪墩乡中心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阳峰乡卫生院

阳峰乡卫生院周转房

新建

300平方米

40万

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机构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面积

预计投资总额

大港镇卫生院

大港镇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春桥乡卫生院

春桥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大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左里镇卫生院

左里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大树乡卫生院

大树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三汊港镇卫生院

三汊港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西源乡卫生院

西源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山乡卫生院

山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万户镇卫生院

万户镇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溪乡卫生院

溪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汪墩乡卫生院

汪墩乡中心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北山乡卫生院

北山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和合乡卫生院

和合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大沙镇卫生院

大沙镇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阳峰乡卫生院

阳峰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中馆镇卫生院

中馆镇中心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都昌镇卫生院

都昌镇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苏山乡卫生院

苏山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多宝乡卫生院

多宝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楼

新建

400平方米

50万

 

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

——进一步提高农民新农合参合率。确保全县参合农民人数达67万以上,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确保参合率不低于98%。

——逐步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在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不断加大县财政新农合配套资金标准的基础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不低于35  万元。

——做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推进新农合异地直补。全面推进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实行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控制作用,确保保制度健康运行。为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就医报销,推进新农合跨省直补工作,加快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建立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基金结余,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调剂金制度和风险应急机制。加强对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准入、退出机制和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重性精神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推进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Ⅰ型糖尿病、血友病、甲亢15类重大疾病救治工作。提高对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模式,有效发挥第三方监督制衡作用,提升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合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监管水平,加快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的规范运行。

五、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餐饮卫生、饮用水卫生、精神卫生、血液安全、卫生应急、血吸虫病防治等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制定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强化对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防治力度,保持传染病的低发病率。

——规范预防免疫接种工作,逐步扩大免疫接种服务的内涵,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防控。建立健全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网络、中毒控制与医疗救援网络和职业病防治信息体系,扩大职业健康检查覆盖面。开展对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重点职业病的监测,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和职业健康教育。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健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建立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预防性干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50%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70%。

——全面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加强产妇保健服务,落实母婴安全工作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推行儿童保健服务均等化,加强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指导,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适宜技术。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努力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落实叶酸补服政策,重点推进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初步形成全县产前筛查诊断网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65%以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县妇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5%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加强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加强血防机构与实验室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继续巩固防治成果。慢性血吸虫病人化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晚期血吸虫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做好碘缺乏病和碘盐的监测工作,落实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制定麻风病防治规划,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麻风病防治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充实重点实验室装备,提高监测和防治工作水平。

——加强精神卫生和口腔卫生工作。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报告制度,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85%以上。完善口腔保健服务网络,加强病和牙周病防治。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坚持以卫生创建为载体,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广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做好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业务指导工作。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利用新闻媒体、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进行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健康管理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城乡居民健康知识传播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室内公共场所禁烟。

——全面推进中医健康管理。建立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体系。对老年人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个性化养生保健,开展儿童中医调养保健服务。

六、健全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和省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步建立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报销补偿机制。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确保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品种数量、使用金额达到规定的使用比例。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等有效措施,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切实降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大力加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运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培训。加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培训,保证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配送工作管理,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招采合一,统一配送。对中标药品从生产到使用进行全过程、全覆盖检验,将基层用药全部纳入药品监管范围,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建立起基本药物从出厂到使用全过程实时更新的供应信息系统,实现行政部门、生产批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信息通畅。

七、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

——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布局。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均衡配置的原则,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院类别、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次分明、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以及特需服务的比例。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医疗卫生服务政府主导、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补偿渠道。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大力推进合理用药。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岗位绩效考核,探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全面推进医院院务公开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和医院职工民主监督。

——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开展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县级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率达到100%,建设一支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推进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实施控制医药费用的惠民措施,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对医疗服务要素严格准入管理。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三级医院开展路径管理病种数达到80个以上,二级医院达到45个以上,路径管理病人占出院病人总数比例均达到50%以上。

——建立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标准体系,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护理管理,改善护理模式,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优质护理。县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三级医院达到100%。

——大力推动无偿献血,规范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障血液质量。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和运行监管,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建立信息公开、职工民主监督、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完善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格医疗广告审批和监管。

八、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发展

——加强中医院基础设施和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把县中医院打造成全县中医药服务的龙头,在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上达到全省同类医院前列。大力加强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建设,积极发展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到2020年,力争95%的乡镇卫生院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把县中医院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10个左右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

——加强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继续坚持县抓龙头、乡抓科室、村抓两法的农村中医工作模式。巩固和扩大国家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成果。

——加强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通过学历和师承教育、研修提高、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名中医评选及其他途径,使全县尽快形成新一代名中医群体。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有效减轻居民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二、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比较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

三、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职业病防治、学校卫生、饮水卫生等公共卫生执法。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严格查处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违法医疗广告、“医闹”、“医托”等违法行为。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卫生职业道德和卫生行风建设。

四、建立卫生人才保障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综合管理体系、远程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突出培养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药师培训、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农村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推广卫生适宜技术。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和临床技能为目的,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推广临床和公共卫生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宜技术,提高基层防治水平。

五、加快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梯度推进、惠及居民、服务应用的原则,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完善卫生信息技术规范。

——强化卫生信息化基础,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强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和重点,以乡镇信息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卫生综合管理等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卫生工作管理水平。